“说起这一段经历,对于我、生产设备技术团队、廖总甚至整个红波公司而言,都是一段难忘经历。”宋才忠厂长感慨地回忆起10年来,红波PVC自动配料输送系统的曲折发展历程中说道。
供稿人:宋才忠 编辑:吴韵华
“说起这一段经历,对于我、生产设备技术团队、廖总甚至整个红波公司而言,都是一段难忘经历。”宋才忠厂长感慨地回忆起10年来,红波PVC自动配料输送系统的曲折发展历程时说道。自1988年建立国内首条PVC耐候塑料波浪瓦生产线开始,红波便与PVC技术、设备和产品结下了牢不可破的缘分。过去,从台湾引进的PVC
生产技术和设备比当时国内的生产线先进,但是控制品质稳定性的配料输送环节仍是人工操作,而人工操作引发的弊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损失。成立至今将近30年,红波却花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自主研发、改造PVC自动配料输送系统上,这不仅挑战和颠覆固有模式,更是在维持品质稳定性上的匠心追求。
2004年出产的APVC瓦
革新传统人工作坊生产模式,首次探索配料现场分离
PVC行业的传统生产过程中,制品原材料所有组份均有现场工人用最传统的计量称后,在开放的车间内逐个组份投放到高速搅拌机进行混料。每个PVC制品至少需要使用PVC树脂粉、填充材料、热稳定剂、色粉、UV剂等8种材料或以上,各种材料占比差异大,例如一个PVC制品中需要加入100份树脂粉主料,却只需要加入零点几份的色粉。制品的组份数量多和分量的xx度高,混料工序却是传统人工操作,此过程人为错失率高且制品品质不稳定。
鉴于上述困扰,在2006年红波筹建新车间{dy}期(一、二车间)时,廖玄戈董事长决定迈出革新传统配料作业方式探索性的{dy}步。
1.配料分类化处理,专业人员单独混配。
2.区域分离,增设现代化除尘设备。
这两个革新措施中,虽沿用了传统方式,但PVC配料的关键部分独立操作,有效地提高了配料分量的稳定性和加强工人的管控。看似简单的两个措施,却需要敢为人先的睿智和勇气,更是对产品“臻质如一”的品质追求。
敢为行业{dy}人,砥砺前行匠人之路
初次革新后,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环境都有一定提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人工称量的局限性。“思想有多远,红波就能走多远。通过工业自动化xx计量配料并输送,是红波实现臻质如一的必经革命之路。”这是廖董事长一直挂在心头的一句话。经过3年调研,廖董事长决定在2009年红波新车间第二期(三车间)筹建时,按照新的物料计量-输送到机台的整套自动化方案设计建设,其中自动化配混系统装置费用投入高达百万。然而红波并没得到幸运之神的眷顾,由于国内设备是根据日本、台湾技术制造,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且对整套方案认识不足,低估了自动化设备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系统运行过程中问题不断。这期间,为了监测系统,廖董事长曾带领整个技术团队3天3夜不休不眠,准确记录运行情况和调整系统技术问题。
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参考,红波只能不断地从自身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三车间自动化配料系统遇到重挫后,廖董事长并没有改变初心。2011年廖董事长带领技术团队踏上了长达两年的自动化配料系统的研究征途:1.咨询了国内外的设备供应商,从基础开始学习PVC粉体计量和输送的技术;2.走访了多家实际工程案例,研究学习不同的行业中自动化粉体输送的实际案例,针对PVC多品种、多颜色的多方研讨并研究解决方案。
2年的研究学习,红波对自动化配料系统有了更清晰详细的蓝图。2012年底,廖董事长决定投入1000万采用全新的台湾全自动计量-输送系统对三车间自动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将APVC瓦的产品结构由3层升级到4层。此次整个配料系统项目分为输送-计量-生产三个阶段进行,逐个阶段进行论证,硬件安装调试运行,总结经验并在后一阶段完善,2014年底自动化配料系统工程全线完成并投入使用。直至目前,整个APVC生产系统成为业内的佳话和xxxx的产品。
2014年出产的全新APVC瓦
诗云: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历时10年的PVC配料输送系统自动化道路曲折前行,红波作为行业先驱者,不断探索系统根源问题,仔细研究学习关键技术,从根源突破改善,在多次失败中坚守矢志不渝的匠心精神,不断探索求证。红波能成为全国PVC塑料屋面建材行业内{wy}使用配料全自动计量输送系统并稳定运动的公司并不是靠幸运之神的眷顾,而是红波对技术、产品品质的不屑追求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市场经济时代,低端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红波始终坚守产品臻质如一的承诺,并为PVC
塑料屋面行业向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作迈出我们不断探索的坚实步伐。